伤寒论79条

常见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597097.html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条是从受寒的角度来论发热、恶寒这两个症状。如果表受寒,正气会发动起来攻寒,就会有发热、恶寒的症状出现。恶寒是因为寒邪,发热是因为正气发动,称之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这里的阳指表证)。还有种情况“无热恶寒,发于阴也”。什么意思?人觉得特冷,而且平时经常怕冷,热都发不起来,说明火太弱,病已进入三阴,老底不足就发不出热来。这种感冒也不是那么难治,我母亲得过一次,她当时身上发冷,体温偏低35度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此条文的阴阳指的是表证、里证的意思。表证代表在里的正气不虚;里证说明在里的正气已虚弱。虚证的恢复以六日为周期,外邪或者实证是以七日为周期,后面就会说到。“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这句话其实应该和第八条合到一块来讲。什么意思呢?看六经图,第一层是太阳、阳明,往下是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层。病从外往里传,第一天太阳,第二天阳明,第三天少阳,四是太阴,五是少阴,六是厥阴,这就六天了,到第七天的时候气会再传到太阳。邪气传的时候,从太阳往里传,传七天回到太阳,这个过程“行其经尽故也”。就是说邪气进入太阳病,底子够,不往里传,到第二天的时候,阳明这一层开始做战斗准备,第三天少阳开始战斗准备,一直到第六天,等到底层厥阴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的时候,到第七天邪气自然就被干掉,所以发于阳七日愈是这么数的,叫行其经尽故也,指病人全身的六套系统都做了一个完整的准备,邪气也就驱散了。“发于阴,六日愈”做何解释呢?正气发动是由里往外发,你可以把它比喻成战争动员,战略物资肯定是从国内往战场、边疆上调拨。更为准确的表达“六日”说的是正气恢复的周期,所以他主要用来判断治虚症时候用。六经各自的功能开始动员起来恢复正气,需要以六为周期,厥阴到太阴、少阴,再进入三阳,需要六天。六天由里而外,这就使得在临床治病的时候,主要指虚损证,这些病都是虚实夹杂的久病,正气虚,邪气盛,这种病咱们统称为虚损。虚损症的治疗,经常会发现当吃到第六天药的时候,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当然这个周期并不完全以吃药的那天开始算。因为可能吃药的前两天,身体已经开始动员,动员三天了可能刚开始吃药。三天之后,身体已经完成了动员并且也接受了药物的辅助,到第六天的时候,突然明显的大为好转,这感觉就像是吃前五服药没饱,第六服药突然饱了似的,这种情况临床治病会经常遇见,主要发生在治疗虚损症上。吃到某一天大为改善,好像这一幅药比前几天吃的同样的方子几服药效果都好。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六日的周期从哪天开始算。这种情况当然是病人正气偏弱,如果正气足,没有这种情况。比如太阳伤寒,麻黄汤一副就好。像这种规律的验证,就得多做回访,要么就是给自己身边人看病,可以随时观察。发于阳的七日愈,指的是人体的驱邪过程,发于阴六日愈,指的是人体正气恢复的周期。“七日愈”,七也是阳数的数字。临床上确实有这么个规律:感冒是七天或者七天的倍数,不治的话自己也就该好了,正气的恢复是六天。这句“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说的就是这意思。更简单的说法是:邪气入侵是由外而里,正气的恢复是由里而外;抗邪以七为周期,正气复以六为周期,这当然说的是小周期。如果再大点,以年为周期,春夏秋冬各应生长收藏;更大的周期少、青、壮、老;五运六气常用于算一年的运气;一个时代的运气有大司天的玩法。说到运气学说,前人留下的并不完整,我们还得继续研究。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七天没好,怎么办呢?针足阳明的意思就是把阳明稳定住,别往里传。只要不往里传,邪气也就弱小退去了。没说针刺什么穴位,足三里或阳明经上的伏兔穴都可以。身体较为虚弱的取足三里。怕冷的、阳气不够的可以选伏兔穴。条文八只说了头疼,没有其他的太阳病症状,言外之意就是邪气已经没那么重,只是还有点余邪未了。因为正气和邪气本身是一气,只有在不良好运行的时候,正气变成邪气,邪气其实也可以化为正气。可以做个比喻:在一周的循环中,是把邪气劝降的一个过程。在中医的观点来看,没有纯粹的恶东西,也没有纯粹的善东西。都说附子有毒,可治阴寒证就得用它,有热证的人吃附子,那就是毒药。同样黄连、石膏这些寒凉药,得热证的人就得用这种方法治。所以没有绝对的好或坏。正和邪是相互对应的一套中华文化的辩证观。好人坏人不绝对,邪气正气也未必绝对。比如有些人身上有些浮热,那就把这些浮热重新敛回来,让它参与中焦的运化,等于改邪归正,而不是把它给清掉。有的热盘踞在体内根深蒂固不归降,没法收敛回来参与运化,这样的热邪才需要清掉。一般这种热邪会跟另一些邪气盘踞在一起,可能是跟痰、瘀血、壅脓盘在一起,像这种情况就没法再把它收敛回来用,只能给处理掉。9、太阳病,愈解时,从巳至未上。这是一般规律。得太阳病的人,从巳时(九点到十一点)、午时(正午十一点到一点)到未时(一点到三点),总的来说就是从早晨九点到下午三点,正是阳气最旺的时候,寒证容易解掉,反之太阳温病肯定不在这时解。六经“愈解时”,其道理是借助天时,正邪相战。正午阳气盛,有利于驱寒,太阳病病气又浅,所以得天时相助,阳气胜利,阴邪退去。深一步想,如果阴邪过盛,那就解不了;阴邪过深,也极有可能解不了。比如寒入三阴,借着中午阳气盛的时候,怕是不足以解掉。由此引发更深的思维,比如寒邪重或者深,中午阳气盛,机体借天地之时跟寒邪相战,那么在这个时间,反倒极有可能症状加重。症象是正邪相战的外在表现,正邪不战则症象不显。巳时至未时愈解,说的是正气已占上风,邪气只有渐渐退去。如果正气没占上风,还正邪相战,那么在这个时段,症状反而会加重。于是乎,这又透漏出一个症状发作时间规律的常用诊断思路。关于这种诊断,伤寒论上讲的并不详细。虽不详细,但已经给咱们提出了启示,咱们就照着这个思路研究下去,这说的是研究方法。伤寒论上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十二经各有其当令的时辰,从寅时算起,“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一个循环。如果规律性的在这个时辰,症状加重或反复,就要考虑是这一经或这一藏的问题。每一经、每一藏都有其时辰当令,意思是某一经、某一藏会在这个时辰工作非常旺盛。这是藏腑当令的时辰规律。另外还有四气生长收藏运化的时辰规律。早晨上午阳气升发,下午阳气收敛,夜间阳气收藏,子时夜半阳气收藏到极致,开始渐渐升发,午时正午阳气升达到极致,开始收敛下降。四气在一天的生长收藏,对咱们诊断和治疗也极为重要。一个是从气的角度上来分析时间段,一个是从藏腑经络当值的角度来分析。得以既有藏腑经络在一天之内的时辰当令,也有一气周流、生长收藏在一天之内的时辰当令。咱们举几个例子:每天巳时到未时,症状减轻。中午的时候最暖和,症状减轻,显然是阳虚证或者不重的寒症。因为寒邪较重,正气战不胜,更容易现出症状加重。如果寒邪盛,那么寒邪会在有利于他的时间段(天冷的时候)发动战争。如果热邪要发动战争,午时、未时和申时这种温度比较高的时间段,对热邪最有利。这是从正邪的角度去思维。如果从一气周流、生长收藏的角度来思维。在一天当中,上午气机升发,下午气机收藏。如果上午症状明显,那一定是气机升发的不太通畅;下午症状加重,那就是气机收敛不太顺利;如果是夜半或者子时,症状加重或反复,那就是降及而升(收藏到极致该升发)这块出问题了,这个时间是阴阳交接的时间,阴该交接阳,交接的不顺利,于是症状反复,多会出现在各种郁结之症上。这当然也是厥阴病的当令时间。在各经当令时间打一仗,正气赢,病就好了,正气没赢,症状就会反复一下,寻找机会再战。同样,邪气也会在对他有利的时间段发动战争。举个极端的例子,肝癌会在子时和丑时这两个时间段出现症状,什么症状不一定,比如失眠、烦躁就很常见。再举个比较轻浅的例子,同样是肝病,仅仅是肝郁,也容易在子时和丑时发症状,比如咳嗽,一到半夜就咳嗽,平时没什么症状,既不是寒症也不是热症,也看不出湿症来,但是一到子丑二时咳嗽就发作。从病位上来说,这就是肝胆上的问题。从病气上来说,就是气机郁结。也有可能不是咳嗽的症状,而是一到子丑二时就烦躁、失眠,睡到半截就醒。因为这两个时辰是肝胆当令,轻到气机郁结,重到肝癌,都会在这个时间段发。若仅是气机郁结,不治就能自己好。但如果是肝癌,就会表现为好几年之内,都会固定在这个点发症状。所以,如果已经很多年都在子丑二时症状发作,比如突然醒来、或者咳嗽、心烦,那至少说明这人肝不好,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积累,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这类人很可能脾气不好,或者性格、心理有一定异常,所以当你了解到一个人每天都是子丑二时,症状反复,他一定心里上有问题或者有各种压力、心结。在左右手,寸关尺一共六部脉中,肝脉出现实像,那么近期或者当前一定心情不好,这几乎是百分百对应。如果肝脉实,心脉也实,舌象是热象,那么烦躁是百分百的。通过脉或者色说出患者的一些症状,这个并不困难。因为是用道理推算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气机,就会现出哪一大类的症状。这一大类的症状之中,有一些是高发或者必发的症状,有一些症状发出的概率会偏低。那些高发或者必发的规律性症状,就是咱们辩证的主证、主要线索。那些发生概率较低的症状,医书上经常拿来论理,比如舌苔黄是热症、小便黄是热症,这个是用来论理。如果临床中真的遇见小便黄、舌苔黄就认为是热症,就经常会出现诊断错误。热症会出现小便黄、会出现黄苔,但不能说出现小便黄或黄苔就一定是热症。有相当多的情况下,小便黄不是热症,舌苔黄也不是热症。这就是对应性较低的症状。因为小便黄和热症不是绝对对应性症状,也不是高对应性症状。寒久了小便会黄,湿症小便也会黄,同样,寒久了舌苔会黄,湿久了舌苔也会黄,所以舌苔黄跟久病也是有对应性的。高对应性或者绝对对应性症状,是咱们辩证的一个便捷技巧,也可以称之为是规律性的症状或者是主证。发生概率不高的症状,就需要去找更多的证据。比如咳嗽,寒、热、虚、实、郁、湿、气机上逆不敛,都有可能造成咳嗽,所以单凭咳嗽这一个症状,你不知道他对应的是什么病机、病气或者病位,他几乎没有对应性。咱们再举一个绝对对应性的症状:舌头瘦小而红、无苔,这种舌象百分百的阴虚,而且是真阴久亏。像这种高对应性的症状,几乎是所有医家的必修课,很有必要把这个概念明确的讨论一下,对于学习、临床极有帮助。诊断病情的思路非常像是破案的思路,你要抓住一个线索,一个突破点,然后根据这个点再找到更多的证据。看见小便黄就辩证为有热,极容易断出冤假错案。邪气会传变,正气也会传送。五行学说和六经学说都有表达传变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这一传变,事情往往会变得复杂。举个例子,寒气的性质是缓滞、凝留、低温,这股寒滞之气,会令气机变得缓慢,缓慢的气机则有可能郁结,郁结的气机又容易化热。所以在临床上经常见到阴寒化热的病情。缓滞之气又跟湿气相应,所以寒邪在临床中经常容易传变为湿气,变为寒湿,那么这个时候,症象反应出来的就是错综复杂,寒热多端。抽丝剥茧地理出这种传变线索,就是辩证的功夫、诊断的功夫。这也是一个中医最难掌握的功夫。面对实际临床,确实会遇见没法理出整个线索的情况,于是前辈医家又给我们留下了化繁为简的理法运用,比如六经八纲方证的这套方法,或者脉色相参的这套方法。这种实用方法咱们会在教材的第三部分,讲临床实用的时候,细细讲来,要掌握这些临床的实用方法和技巧,一定要理论上先打扎实,否则也只能学一手会一手,没学过的就不会;如果理论扎实,就可以举一反三,学习并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方法来。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一样,所以属于自己的方法,也定有所不同,比如触感很细腻,学脉法就很有优势;听觉很强大,学闻诊就很占便宜;如果方言很重,用问诊就很不方便,尤其老一辈的先辈医家,当然现代的人大多不会出现语言上的交流困难。再比如有的人就偏好某些诊法的研究,比如偏好脉法,或者偏好色诊、望诊,那他必定就更偏多依赖这种诊法,有的医生就很依赖脉法,有的依赖舌诊。一句话,诊法是学不完的,治法也是学不完的,形成自己擅长的,是为关键。这一节引出脉色症实的一些概念;高相关性和低相关性症状对应的概念;一些正邪相战跟时间的对应关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sfqo.com/zcmbhl/109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