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燕京刘氏伤寒学派三代用药经

北京的最好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6172005.html

石膏

清阳明气热之专药

非大剂不能取效

一、性味功效

石膏为一种矿石,主要含有含水硫酸钙。性味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之效。

二、古今文献

《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之质,中含硫氧,是以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神农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者必煅用,取其能收敛也),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迨至误用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煅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于下侵致滑泻也。”

三、临证心法

石膏有生、熟二种,生者主要用于清泄多种热邪,熟者是指用火煅后形成的煅石膏,主要用于外科敛疮,二者功效迥异,不可混用。

1.热病烦渴

本品辛甘而性寒,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寒能泄热,《本草新编》认为其“乃降火之神剂,泻热之圣药”,自古以来,本品就是治疗伤寒外感、温病等内热炽盛的必用之药。

其一,伤寒阳明热盛:从现存文献来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最早运用石膏,其主要功效就是治疗阳明热盛证。最能体现石膏核心功效的是《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原书主治“三阳合病”,症见“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与同书第6条中所载“风温,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相类似,均属于外感热病中的高热昏迷状态。此方重用石膏至一斤(克),配伍知母、炙甘草、粳米,以清解三阳经之无形热邪。后世多以该方治疗阳明热盛,高热烦渴,面色红赤,大汗出而热不退者。同书之白虎加人参汤则在白虎汤基础上加人参,治疗阳明热盛大汗伤津,高热烦渴。后世诸家以石膏为主治疗伤寒热病之高热不退者,代不乏人,如《重订通俗伤寒论》以本品与大黄、玄明粉、知母等同用,名白虎承气汤,治疗阳明热病,高热神昏,烦热口渴,便燥尿赤者。再如《太平圣惠方》之石膏散、《普济方》之青丸子都是以本品为主,治疗外感热病热邪炽盛。

其二,温病气分热炽:石膏在伤寒病中应用颇多,对于温病及温疫热病,同样也是必用之品。其实,《伤寒论》之伤寒病本自包括温病及温疫在内,只是名称不同,故有“阳明为成温之薮”的说法。因此,后世温病学家也将石膏广泛用于治疗温病、暑病、湿温、温疫等诸多热病见有高热烦渴者。他们在临床上不仅广泛应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还以两方为基础创制了很多新方。如《温病条辨》的三石汤(合石膏、寒水石、滑石),治疗暑湿病湿热充斥三焦,邪在气分;《类证活人书》白虎加苍术汤,以白虎汤加苍术,治疗湿温病身热多汗,胸脘痞闷。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紫雪丹、《重订通俗伤寒论》之柴胡白虎汤等,都是温病医家常用之方。

需要说明与强调的是,石膏用于治疗外感热病的热盛烦渴,不论伤寒亦或温病,其用量必需要大,张仲景用至一斤,余师愚、张锡纯也是大剂取效,因此必须加以重视。有些人认为石膏不溶于水,即使开大量也无用,或是认为本品性大寒,惧其过用伤阳,都是错误的。临床实践表明:本品不用大量根本起不到解热作用,本人用石膏泄热起手即是50克,最大量曾用至克,常常应手而效,而若用量小于30克,则基本无效。

本人在临床上对于外感热病中气分或阳明热盛者,常加入大量石膏而获效。曾治一老年女性患者,年过90,因患甲流,高热38-40℃,数日不退,大便不下,口干喜饮,舌苔老黄而褐、干燥而裂,经中西医治疗不效。本人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减,方中用柴胡24克、大黄15克、生石膏80克,3剂同煎,1剂分3次,1小时服1次,服药4次后大便泻下干粪数快,两小时后汗出、热退,第2天未再发热,数日而平。九旬老人用此重剂,同仁咋舌,但效如桴鼓,也令其惊叹。吾告知此有故无陨,石膏须量大方能起效之理,同仁遂解惑。近年来,用大剂石膏为主治疗小儿流感、麻疹、乙脑、流脑等高热不退,大热烦渴的报道层出不穷,也再一次印证了石膏清泄阳明、气分热邪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其三,里热兼表:石膏配伍解表药物,还可用于治疗里有蕴热而表邪不解者,《伤寒论》大青龙汤就是杰出代表。本方将石膏与麻黄、桂枝、杏仁等相伍,治疗外寒内热,无汗烦躁者。《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清解汤,则以本品与薄荷、蝉蜕、甘草同用,治疗“温病头痛,肌肤壮热,背部恶寒”,可以说是大青龙汤的缩小版。再如柴胡白虎煎、防风通圣散,也是解表、清里合用的典范。

2.斑疹出血

石膏不仅善于清解阳明、气分之热,而且由于其有辛甘透发之性,可以透发郁火,对于气营两燔,甚至热入血分,热盛动血之证,亦颇为适宜。如《温病条辨》之化斑汤,即是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用玄参、犀角而成,治疗温病气营两燔,高热口渴发斑。《疫疹一得》之清瘟败毒饮,则以大量石膏(-克),配伍生地、丹皮、赤芍、犀角、玄参、黄连、栀子、连翘等,治疗温疫热毒,气血两燔,症见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昏,视物错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舌绛唇焦者。《万病回春》之牛蒡芩连汤,则以本品与牛蒡子、大黄、黄芩、黄连、玄参、连翘等同用,治疗积热在上,症见头顶肿起,或面肿,或从耳根上起之大头瘟毒。

石膏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热病之发斑,当今临床更多用其治疗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红斑狼疮、银屑病、玫瑰糠疹、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慢性苔藓样糠疹、扁平苔癣等,只要辨证属于血热炽盛、迫血妄行者,均可以本品配伍清热凉血药治之。本人曾治一19岁女大学生,身高1.7米,但体重只有90斤左右,形如林黛玉状。因学习压力过大及他事惊恐,发为暴发型银屑病,症见全身红斑片片,色紫红,痒甚。前来北京诊治,经中、西医皮肤科治疗月余不效,转而求诊于余。辨证为血分毒热,故用化斑汤加减,药用生石膏80克、水牛角60克、生地40克为主,服药1周即效,半月后斑疹色减,1月余后红疹平复。方中药虽寒凉,但患者并未出现腹泻、身寒、痛经等症,由此可见患者血分毒热之盛,非大剂寒凉泻火、凉血解毒不为功。

3.肺热咳喘

石膏性寒,入肺胃经,善清肺胃之热,因而对于痰热壅肺,肺失宣降之咳嗽喘息,效果良好。临床治疗肺热咳喘的代表方当属《伤寒论》中的麻杏甘石汤。本人认为,对于肺有蕴热,肺气不宣所致之咳嗽、喘息、哮证,没有任何一方的疗效可以与此方相媲美。本人对弟子、门人也每每强调此点,故而本派传人用此方治疗肺热咳喘取效者比比皆是。由于本方含有麻黄、石膏,有人畏麻黄如虎、畏石膏如蛇蝎,故而很多人治疗肺热咳喘不是首先考虑本方,而是用止嗽散、桑菊饮之类,殊为可惜。自《伤寒论》以后,用此方加减治疗肺热咳喘者代不乏人,如《仁斋直指方》之五虎汤,即在麻杏甘石汤基础上加茶叶而成,治疗咳喘痰多色黄。近代则以此方为主治疗麻疹肺炎兼心衰者,效果颇佳。用石膏配伍其他药物治疗痰热咳喘之方,还有许多。诸如《症因脉治》石膏知母散,以石膏、知母为主药,配伍桑白皮、地骨皮等,治疗“暑热伤肺,咳嗽发热,烦渴咽干”。《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汤,以石膏配伍桑叶、麦冬、杏仁、枇杷叶等,治疗“温燥伤肺,气逆而喘,干咳无痰”。《温病条辨》之宣白承气汤,用本品配伍大黄、杏仁、瓜蒌皮,治疗“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大便闭结,脉右寸实大”,证属肺气不降者。本人曾自创一首治疗哮喘验方,由麻杏石甘汤加当归、半夏、苏子、陈皮、前胡、厚朴、旋复花、蝉蜕、僵蚕、地龙、大黄而成,治疗各种类型哮喘证属肺热挟痰湿者,效佳。当代学者则以本方加入鱼腥草、桑白皮、葶苈子、瓜蒌仁、黄芩,灌肠治疗小儿咳嗽例,总有效率91%;以麻杏喘咳饮(麻杏石甘汤加前胡、枳壳、连翘、川贝、地龙、桔梗等)口服治疗小儿肺炎喘嗽例,总有效率达%。

4.胃热呕逆

胃热炽盛,气机壅滞,胃气不降则发为呕吐,石膏可清阳明胃热,且质重沉降,故善治阳明胃热之呕逆。《伤寒论》载有竹叶石膏汤,首开石膏为主治疗胃热呕逆之先河,本方以石膏一斤,配伍半夏、麦冬、竹叶、人参、甘草等,治疗“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金匮要略》竹皮大丸,则以本品与桂枝、甘草、白薇同用,治疗“产后虚热,心烦呕恶”。后世《圣济总录》石膏竹茹饮,效法仲景,以本品与竹茹为主药,配伍白茅根、玄明粉、半夏、人参,治疗胃热呕吐。《千金要方》止呕人参汤,则以本品配伍人参、芦根、黄芩同用。《医略六书》竹茹石膏汤,以本品与姜半夏、陈皮、竹茹等同用,治疗小儿麻疹呕吐。根据本人经验,上述清胃热止呕方中若加入连翘,可以更增效力。

5.头面热盛

阳明经行于面,而火性炎上,外感风热或内热炽盛,循经上攻,壅滞于上,可致头晕头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石膏善清阳明之热,且《本草衍义补遗》认为其可“上行至头”,故对于头面热郁所致诸证有效。

其一,用于阳热上壅之头痛:热壅于上,清窍堵塞,不通则痛。治疗热壅头痛,石膏为古代医家善用之品。如《圣济总录》神朱石膏丸,以本品与川芎、冰片同用,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仁斋直指方》芎芷散,以本品与荆芥、白芷、川芎同用,治疗风邪上壅,头胀头痛;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太阳丹,以本品配伍乌头、白芷、甘草、川芎同用,治疗风痰上壅之头痛眩晕。本人在临床上,对于热壅于上之头痛,多以本品配伍川芎、白芷、白芍、牛膝等,效果满意。

其二,用于胃火牙痛:足阳明胃经挟口环唇,入上齿中,络齿龈,阳明郁火或阳明热盛,循经上冲,可以导致牙痛龈肿。石膏善清阳明郁热,故为治疗风火牙痛之要药。如《景岳全书》二辛煎,即以本品配伍细辛,二味皆辛,皆可行散,一寒一热,互为佐制,治疗“阳明胃火上炎,牙根口舌肿痛不可忍”。《外科证治全生集》则以本品配伍生地、防风、薄荷等,治疗“风火牙痛”。《医宗金鉴》清胃散(清胃散加石膏),以本品治疗小儿热蕴于胃,牙龈肿如水泡,胀痛难忍者。本人在临床上用清胃散合二辛汤治疗实火及虚火牙痛,效果满意。

其三,用于口舌生疮:《小儿药证直诀》之泻黄散,以本品与藿香、栀子、甘草、防风配伍,治疗小儿脾胃伏火,口疮口臭,肤热唇干之证。《医宗金鉴》以本品配伍黄连、黄芩、生地等,治疗小儿鹅口疮。

其四,用于火热咽痛:足阳明胃经过咽喉,胃热循经上攻,可以导致咽痛。石膏入阳明而性寒,故为治疗胃火上冲咽痛之要药。如《喉科秘诀》石膏汤,即以本品为主,辅以知母、玄参、天花粉、甘草,治疗“肺胃热盛,咽喉肿痛”。《外科正宗》凉膈散,以本品配伍栀子、天花粉、牛蒡子等,治疗“咽肿痰盛,膈间有火”者。本品配伍其他药味,尚可用于治疗咽喉疫病之患,如《疫喉浅论》竹茹石膏汤,以本品配伍竹茹,治疗“疫喉白腐”;《疫痧草》夺命饮,以本品与羚羊角、赤芍等同用,治疗“烂喉痧”。

其五,用于风热目痛鼻疾:阳明经行鼻旁目下,石膏有清透之功,故对于眼目及鼻疾属热者,也可建功。如《圣济总录》石决明散,用本品配伍石决明、菊花、黄连、甘草治疗“目赤涩痛”;《奇效良方》以本品配伍丁香、苦丁香、粟米、赤小豆,治疗鼻不闻味,或生息肉。朱仁康先生曾创制一首凉血清肺饮,以本品配伍生地、丹皮、黄芩等治疗酒糟鼻及痤疮,疗效确实。

6.湿热内郁

由于石膏性寒,且味辛能散,故自古多用于治疗湿热内郁之证。如《金匮要略》越婢汤,以本品与麻黄、生姜、甘草、大枣同用,治疗风水化热,遍身浮肿者;木防己汤,则以本品配伍人参、防己、桂枝治疗膈间支饮。后世《太平圣惠方》龙胆散,以本品配伍白茅根、木通、大黄等治疗湿热黄疸。《小品方》三物茵陈汤以本品与茵陈、栀子同用,也治湿热黄疸。本人认为,当今临床用石膏为主治疗湿热痹症最为多见,即现代医学诊断为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以及其他风湿免疫类疾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斯蒂尔氏病等。本人治疗此类病证,喜用恩师刘渡舟先生推荐的《温病条辨》加减木防己汤,由木防己汤加入杏仁、滑石、通草、薏苡仁而成,原书用治暑湿痹,当今临床多用其治疗风湿类疾病,只要是湿热偏盛者,效果颇佳,尤其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红斑狼疮等效果更佳,其用药的关键就是要重用石膏,用量需在50克以上方效。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随刘老习医时,刘老有一次要去日本讲学两周,当时由我代师守诊,大多数病人均可以维持疗效,但是有一位皮肌炎患者,刘老治疗时效果很好,患者无发热、肌肉疼痛,血沉不快,但是当我代替刘老复诊调方时,患者自诉胃部不适,我马上考虑到是石膏的问题,就将方中石膏50克减少至30克,不料1周后,患者病情反弹,又复发热、四肢肌肉疼痛,血沉也增快。正好此时刘老也回国恢复门诊,遂又将方中石膏加至50克,并加入忍冬藤30克、生地30克,患者病情很快又恢复稳定。刘老教导我,治疗此病时方中石膏用量切不可小,否则效果不佳,由是记忆极深。

7.胃热消渴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糖尿病发病率大幅攀升,国内糖尿患者已达1.5亿之众,因此治疗糖尿病成为中西医共同面对的难题。石膏清热泻火、甘寒不峻,治疗郁热型糖尿病确有疗效。《伤寒论》中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自古以来就是治疗消渴病的有效方剂,而《古今录验》之五蒸汤,以本品配伍知母、生地、竹叶等,治疗肝肾阴虚,骨蒸劳热,口干而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人参石膏汤,以之配伍人参、知母,甘草,治疗上消多饮;再如《辨证录》止消汤,以之配伍生地、玄参、知母,《景岳全书》玉女煎,以之配伍熟地、知母、牛膝、麦冬,均可治疗肾虚胃火,烦热消渴。本人对于临床上最常见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自拟一基本方(生石膏、知母、黄芪、人参、玄参、山萸肉、枸杞子、鬼箭羽、天花粉、川连等),随证加减化裁,疗效满意。

8.外用敛疮

石膏生用治疗范围甚广,而煅用也有其妙用。煅石膏主要用于外治,本人一概不用煅石膏内服治病。石膏煅后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湿疮烫伤:《青囊秘传》以本品与黄柏同用,治疗湿疹发痒。《中医外科学讲义》以本品配伍青黛、滑石、黄柏,治疗一般湿疹,焮肿痒痛。《外科大成》青蛤散,以本品与轻粉、海蛤壳粉、青黛、黄柏同用,治疗黄水湿热等疮,本人曾在临床配伍应用过此方,疗效确实。《肘后备急方》单用本品研末,治疗汤火烂疮;《梅师集验方》以此治疗“油火烫伤,痛不可忍”。现代临床报道,用煅石膏粉处理烧伤创面,能很快结痂,减少分泌物渗出,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还有学者报道用大黄、煅石膏、滑石粉、海螵蛸研末外敷,治疗乳头乳晕湿疹效佳。

其二,疮疡溃后不愈:《外科正宗》生肌散,以本品与赤石脂、龙胆草、血竭等同用,治疗“多骨疽、腐骨脱落,肉迟不收”。《医宗金鉴》九一丹,以本品与升丹按9:1比例研末外用,治疗“疔疮溃破,拔疔根,搜脓清热生肌”。当代临床报道,以化腐生肌膏(红粉、雄黄、煅石膏等)涂敷治疗溃疡不愈50例,治愈率达90%。

其三,酒糟鼻:以本品与生石灰等份研细,用时以酒调成糊状外敷,每日1次,一般连用3次,治疗12例,均愈。但皮肤有破损者忌用。

四、用药眼目1.关于石膏的药性

《神农本草经》记载石膏药性为“微寒”,《本草经集注》始谓其性“大寒”,且后世多尊之,尤其金代张元素谓石膏为“阳明经大寒之药,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宜轻用”之说出,对后世临床应用石膏影响极大,从而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但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传承《神农本草经》之旨,明确石膏药性为“微寒”,《药品化义》谓其连寒都达不到,称其“性凉”。近代名医张锡纯更是善用石膏,临床极有心得,其谓石膏“性凉”,并说“其寒凉之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孔伯华也认为,“谓石膏大寒之说,主要倡于唐、宋之后,沿袭成风”;“一般认为其性大寒,实则石膏之性是凉而微寒。凡内伤外感,病确属热,投无不宜,奈何今之医者不究其药性,误信为大寒而不敢用。尝因摒医家如此,故病家见方中用石膏,亦畏之如虎,如此谬误流传,习而不察之弊,乃余所大惑而不能解也”。综上各家所说,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本人认为:本品性凉,最多算作微寒,故而临床可以放胆用之,不必太过拘谨。

2.关于石膏的用量

由上所述,石膏性微寒,并非大寒,况且其质重而不易溶于水,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其用小量无效,必用大量方可,从张仲景动辄用半斤、一斤,后世余师愚、吴鞠通、张锡纯、孔伯华等医家大量用石膏的经验来看,本人认为,一般以30-克为宜,病重者可更加之。另据现代临床报道,用生石膏80-克为主治疗小儿高热,或以生石膏50-克为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均取得较好疗效,而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3.关于石膏的煎法

石膏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本品不易溶于水,但是石膏的药效不一定完全由硫酸钙决定,其中还含有其他微量元素,也可能参与其药效作用发挥。石膏的煎法一直以先煎为主,但是从张仲景、张锡纯等大量用石膏的方剂看,还有一点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即在大量应用石膏时,一般都要加入含有淀粉类的物质同煎。如张仲景用石膏时配伍粳米,张锡纯则配伍山药,个人认为,这是增加其药效物质溶出性的关键,因此,在临床大量应用石膏时必须注意,或加粳米、或用山药,以便提高其药效。

4.注意事项

本品毕竟性微寒,且临床用量偏大,因此对于脾胃虚寒、阴虚内热、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患者,当忌用或慎用。

锦鲤旋转

好运不断

点亮在看

知识无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sfqo.com/zcmbyy/11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