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条

第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一、学思

1、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2、此为少阳病。(这个判断是以前写的,现在无法理解,感觉是太阳阳明并病)

3、病位在胸,病是肺炎等,反应为少阳病。(学思:这句以前所写,现在也不好理解了。可能喘的特别厉害,牵扯到肺,故认为有少阳病)

4、此条与63条同看。

5、是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还是用麻杏石甘汤,也可以看汗。

麻杏石甘汤的汗量多、稠、粘、有味。

桂枝汤那个汗出的也少、稀薄的很、汗没有什么气味。

6、以方推证,此证候应为太阳阳明并病。少阳病不明显。如不及时治疗,很快会转少阳病(肺炎)。

7、这个证候很容易被辨成太阳病桂枝汤证。

二、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下之后,表不解,一般说应该用桂枝汤,但有些例外,尤其在此,与桂枝汤有些相反。

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也治汗出而喘。

喘也是气上冲的反应,但这里不是的。这里是里有热而汗出,表不解,故还喘,有麻黄证之喘,但麻黄汤是不汗出。里有热,阳明法多汗,热壅于里,蒸汗于外,所以不能用桂枝汤,因里热不能用桂枝,所以麻黄汤把桂枝去了,加祛热之石膏。

前面讲了麻黄配石膏反能治汗出,麻黄配桂枝必能出汗,而且桂枝不利于里热,所以不能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故说“不可更行桂枝汤”。

“无大热”,阳明病里头大热,蒸蒸发热,如果是此种发热,麻杏石甘汤就不行了。虽然有里热,但不到阳明病的程度。这与桂枝汤的汗出不一样,这里汗较多,且味重;桂枝汤证的汗少,稀薄无气味。故治喘,如果有热,给石膏比较好。在肺炎初期可用,但不能频繁用,只要符合这种情况,汗出而喘才可用,仍要辨证,小儿多。没有汗也可用。

我给我儿子开此汤,那时他只有4岁,出疹子,我不在家,他奶奶给吃安宫牛黄丸,那药太凉了,当我回来的时候疹子回了,喘而无汗,脸红、昏迷不醒,很危险。他舅舅正学医,那阵我在沈阳。他舅舅在中善堂,我给他打电话,我说把你们名教授请两个来,我说孩子病的相当重。来了开了方子我不同意,全是解表、祛热、解毒,这种套方,我说“不行吧!”。等客人走了,我跟他舅舅商量,我说就吃麻杏石甘汤,就开这个,石膏用得少,麻黄用得多一点,他吃了,慢慢的脑袋见汗了,就吃这个,后来没再吃药就好了,他那也是,我就怕他并发肺炎。好了之后,他舅舅说的,哎呀,咱俩差点没把他药死,他没有汗用这个(麻杏石甘汤)行吗?我说没关系,石膏清热不一定有汗(学思:妙哉),这是我头一开始给人家开方子,还是给我儿子,那时我才二十六七岁,我的孩子四岁。

(学思:书上内容为:

“下之后,表不解”,一般说应该用桂枝汤。但有些(特殊情况)你要注意,唯独(本条)这个病与桂枝汤证有些相妨(妨碍)。

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也治“汗出而喘”,桂枝汤证有汗出嘛,加厚朴杏仁不也治喘吗,(桂枝汤加厚朴杏子)这个喘是气上冲的反映。

但是(本条)这个(喘)不是(气上冲)的。

这个是:里有热而汗出,表不解而还喘。有麻黄证的喘,表不解。但是麻黄汤是不汗出的。里有热,阳明病法多汗,里头热壅于里,蒸汗于外的这种出汗。所以不能用桂枝汤,里热不能用桂枝。

所以(麻杏石甘汤)于麻黄汤把桂枝去了,加祛热的石膏。上次咱们也讲了,石膏配麻黄反能治汗出;麻黄配合桂枝是必能出汗的。那个(麻黄配合桂枝的麻黄汤)出汗是相当的厉害,而且桂枝不利于里热。所以这个(本条麻杏石甘汤证)不要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怕你用那个方子(桂枝加厚朴杏子),所以他说“不可更行桂枝汤”。

要注意“无大热”。阳明病是里头大热,蒸蒸发热嘛。要到那个(蒸蒸发热)情形,麻杏石甘汤也不能用了。(假如)虽然里头有热,但不到那一个程度,不到承气汤证的程度,所以说是无大热,不是“蒸蒸发热”那个情形,只是出汗。(学思:应该白虎汤证、栀子豉汤证也没有,更遑论承气汤证)

(麻杏石甘汤)这个与桂枝汤那个汗不一样。这个(麻杏石甘汤)汗比较多,汗味儿也重,汗臭的味儿重。桂枝汤那个汗稀薄的很,而且汗也没有什么气味而且汗出的也少。这个(麻杏石甘汤)出汗,就是因为热,由里头发生的汗,是热在里,但是不到身大热那个程度,所以只是用石膏就行了,用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甘草还是解表、治喘,另外加上石膏祛里热。石膏也有定喘的作用,你可知道!它(石膏)能够下气、定喘。所以我们治喘,如果有热,搁石膏还是蛮好的。这个药也是常用,我们前面已经讲了。

在肺炎的初期有时候用(麻杏石甘汤),但是不能频繁用。也不是说肺炎净是麻杏石甘汤,那都不对的。要是有“汗出而喘”这种情况,可以用(麻杏石甘汤),尤其小儿多见,但是不要连续用。发汗都是这样子(不能连续用发汗方药)。可是这个方药,说是“汗出而喘”,没有汗(无汗而喘)也可以用的(学思:为什么无汗而喘也可以用?因为,这种情况,阳明内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汗,说明内热很小),麻黄加重,一样儿(可以)用。

我记得我开始给人开方子,就开的麻杏石甘汤,是给我儿子。他那一阵儿4岁,他得什么呢?就是出疹子。那一天,我不在家,出疹子啊,他奶奶给吃安宫牛黄丸,那东西太凉了。当我回来的时候,这疹子就回了。(疹子)回了,(剩下)就是喘呐,没有汗,那脸红头胀脸的,那就是昏迷不醒,那很危险。那阵儿他的舅舅正学医呢,那阵儿我在沈阳。他舅舅在中善堂(拟音),那是一个慈善团体建立的医学校,我就给他打电话,我说把你们名教授请两个来,我说孩子病的相当重。他舅舅就请两个人来,来了开的方子我不同意。全是解表、祛热、解毒这种套方。我说“不行吧!”,然后等客人走了,我跟他舅舅商量,我说就吃麻杏石甘汤吧,那阵儿我就开这个(方子)。开这个(方子),石膏用得少,麻黄用得多一点。他吃了,慢慢慢慢的,脑袋见汗了。就吃这个(方子),后来没再吃药就好了。他那也是(如上所述),我就怕他并发肺炎。好了之后,他舅舅说“哎呀,咱俩差点没把他药死,他没有汗用这个(麻杏石甘汤)行吗?”我说没关系,我说石膏清热不一定得有汗。这是我头一回开始给人家开方子,我就开的这一个(麻杏石甘汤),还是给我儿子,那阵儿我才二十六七岁,我那孩子才四岁嘛。)

三、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前第三卷二十六证云∶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为与此证治法同。

汗、下虽殊,既不当损正气则一,邪气所传既同,遂用一法治之。

经所谓若发汗、若下、若吐后是矣。

四、清·吴谦《医宗金鉴》

此详上条,受病两途,同乎一治之法也。

又有下后身无大热,汗出而喘者,知邪亦不在表而在肺,故亦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以治肺也。

彼之汗后喘,此之下后喘,虽其致病之因不同,而其所见之证不异,所以从其证,不从其因,均用此汤,亦喘家急则治其标之法也。

方有执曰:汗与下虽殊,其为反误致变之喘则一,惟其喘一,故同归一治也。

五、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二条(63条和本条)无字,旧本讹在大热上。前辈因循不改,随文衍义,为后学之迷途。

仲景每于汗、下后表不解者,用桂枝更汗而不用麻黄。此则内外皆热而不恶寒,必其用麻黄汤后寒解而热反甚,与“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下后而微喘者”不同。发汗而不得汗。或下之而仍不汗、喘不止,其阳气重也。

若与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下咽即毙矣。故于麻黄汤去桂枝之辛热,加石膏之甘寒,佐麻黄而发汗,助杏仁以定喘,一加一减,温解之方,转为凉散之剂矣。

未及论症,便言不可更行桂枝汤。见得汗、下后表未解者,更行桂枝汤,是治风寒之常法。

六、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下后,表寒未解,郁其肺气,肺郁生热,蒸发皮毛,而不能透泄,故汗出而喘。表寒里热,宜麻杏甘石双解之可也。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亦大概言之。他如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章,救表宜桂枝汤。又,伤寒大下后复汗,心下痞章,解表宜桂枝汤。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章,当须解外则愈,桂枝汤主之,未尝必禁桂枝也。

七、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伤寒未经下后,则脾实而胃濡(学思:软之意),既下则脾虚而胃燥。桂枝汤所以发脾脏之气出肌肉而为汗者也。脾虚不能作汗,故桂枝汤为禁例,此即上节“下后气不上冲,不得与之”之说也。

气上冲则为喘,前此云:“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加厚朴以舒胸膈,加杏仁以宣肺气,以肺为主气之脏。喘家,为表未开而肺气郁也。此可知气上冲之可与桂枝汤,初未尝专指本方也。

但喘之为病,究系麻黄本证,桂枝加厚朴杏子,犹非主治之证方。观于无汗而喘之用麻黄汤,咳而微喘之用小青龙汤,其余已可概见。

表气不因下后而陷,故汗出而喘。下后胃家不实,故无大热(学思:胃家不实,还有表证,说明病家身体尚可)。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用麻黄、杏仁开肺而通皮毛,石膏、甘草助脾而泄肌理,则表寒里热并散,喘定而热解矣。

八、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误下太阳之后,邪热内陷于肺的证治。

发汗以后,邪热不懈,影响了肺,或者下后,表邪影响了肺,而致肺热作喘。这条与第63条所论内容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一是汗后,一是下后而已。

九、子恒注

此条当与63条互参。

此句为倒装写法,正序是“下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更”字可推知先前使用过桂枝汤治疗,病不解,又使用攻下之法治疗,外邪入里化热,出现汗出,喘息的症状,若仍有恶寒、恶风、发热等表邪未解的表现,应该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互参第18条。

此处“无大热者”有多种理解。

一是理解为“无表证”,所以“不可更行桂枝汤”。

二是理解为“无阳明大热”,阳明之热蒸蒸而出,麻杏甘石汤中有石膏半斤,虽然没有白虎汤中一斤石膏的量大,若无阳明之热,亦不需用。

所以可以理解为有里热,尚未蒸蒸而发,无表证,使用麻杏甘石汤治疗,石膏清里热,兼去麻黄辛温之性,取止咳平喘之用,杏仁平喘,甘草缓急,里热清,则汗出、喘皆可痊愈。

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sfqo.com/zcmbwh/10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