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低于1.5×/L的一组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前者包括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较少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性先天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性先天代谢障碍、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后者包括原发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utoimmuneneutropenia,AIN),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hronicidiopathicneutropenia,CIN),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econdaryneutropenia,SN)等。根据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可分为轻度(1.0~1.5×/L)、中度(0.5~1.0×/L)和重度(≤0.5×/L)粒细胞缺乏。

一、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

1.原发性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IN)

年Lalezari等报道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女童血清中可持续检测出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tineutrophilantibody,ANA),治疗有效时抗体滴度减低,同时中性粒细胞数值恢复,疾病复发时抗体滴度再次升高。同年,Boxer等报道了5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血清中存在ANA,后者通过促进脾脏巨噬细胞吞噬受调理素作用的中性粒细胞并改变中性粒细胞某些功能特点,而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这说明部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由抗自身中性粒细胞抗体引起。

原发性AIN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期,成年人少见,发病率约1/l。多数患儿于出生后5到15个月确诊,虽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值多为中度到重度减低,但临床呈良性病程,约90%患儿发生轻度的中耳炎、皮肤或上呼吸道感染,仅有12%患儿发生严重的肺炎、脑膜炎或者败血症。骨髓多增生正常或明显活跃,伴或不伴有偏成熟阶段中性粒细胞减少,少数患者粒系成熟受阻于中幼粒或晚幼粒细胞阶段。95%患者可自发缓解,缓解时间多在起病后7到24个月内。随年龄增长,自发缓解率显著降低卧。成年人原发性AIN少见,多为慢性病程,常无感染或为轻度感染,基本无自发缓解倾向。

原发性AIN的发生主要是由ANA介导,其靶抗原是人类中性粒细胞抗原(humanneutropeniaantigen,HNA)。ANA通过活化补体使中性粒细胞发生调理素化作用,从而被脾脏和骨髓巨噬细胞清除。ANA不仅减少中性粒细胞数,而且影响其黏附、聚集、趋化、吞噬和代谢活化功能,并可影响骨髓髓系造血。

2.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

CIN为无明确病因的获得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正常低限值,持续3个月以上,良性病程,无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性疾病相关的症状、血清学

和超声检查异常,无射线暴露史,无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应用史或化学物质接触史,染色体核型正常,血清学检查ANA阴性。该病易见于女性,多数患者于30~59岁发病,主要为轻中度的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者少见。分别有14.2%和10%的患者伴有轻度的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查体无脾脏肿大,但超声检查显示绝大多数患者脾脏体积增大。骨髓增生正常,粒系增生减低伴核左移是CIN患者的特点。CIN感染发生率低,需抗生素治疗者仅约每年1.9%,且主要累及粒细胞缺乏者。最常见部位是呼吸道和皮肤感染。该组患者常表现为骨密度减低(44.4%)和骨质疏松(15.6%),尤以粒细胞缺乏患者更为明显。长期随访发现约1.64%的CIN患者发生急性髓系白血病。CIN是一种粒细胞生成异常性疾病,主要通过T细胞和细胞因子(IL-1β、TNF-α等)影响粒系造血而发病。

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3.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N)

SN指由其他疾病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患、血液系统疾病、感染、脾功能亢进等。其中,自身免疫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主要累及成年人患者,常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Felty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干燥综合征等。与原发性AIN相比,继发性AIN有如下特点:(1)多见于成年人;(2)ANA常常只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包括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扣押、骨髓受抑制或细胞凋亡增加;(3)绝大多数患者血清中ANA的靶抗原不明确;(4)常伴有血小板减少和(或)溶血性贫血,而且这些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即使数值正常,也可能存在吞噬细胞功能缺陷;(5)绝大多数患者血细胞减少的恢复依赖于原发病的治疗。

绝大多数血液系统疾病均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这些疾病多有典型的实验室特征,易于诊断。在此特别提出一组由T-大颗粒淋巴细胞(1argegranularlymphocyte,LGL)克隆性增殖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这类疾病临床呈良性病程,主要累及中老年人群,中位发病年龄在60岁左右,无性别差异。临床多表现为反复感染或贫血相关症状,约1/3患者可无症状,仅血象异常。超声检查发现约半数患者脾脏肿大,约20%患者肝脏肿大。血细胞减少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最为常见,占70%~80%,部分伴有贫血,少数患者血小板亦减少。患者骨髓多增生活跃,伴粒系轻度核左移,淋巴细胞增多,呈散在分布或小灶性聚集。

在继发性AIN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二、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进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断时,首先应区分急性与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急性者多与药物、感染等因素有关,中性粒细胞数值减低持续3个月及以上考虑为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同时应评价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有无感染及其严重性。确定为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后,应详细询问患者家族史、药物应用史和理化因素接触史,以除外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药物和理化因素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有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病史,或发生反复口腔感染的患者应每周监测血象3次,连续6周以除外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幼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除外新生儿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可考虑原发性AIN。由于成年人原发性AIN发病率低,因此一个成年人患者前来就诊时应首先考虑继发性疾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检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血清自身抗体、标准生化和血清病毒、细菌学检查及脾脏超声,必要时需行骨髓细胞学、组织病理及细胞遗传学检查。

确诊原发性AIN或CIN需行血清ANA检测。ANA是诊断AIN的主要指标,也是AIN与CIN的主要鉴别点,但目前的检测方法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第二国际粒细胞血清学工作组建议至少应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中ANA:粒细胞凝集试验(GAT)和粒细胞免疫荧光试验(GIFT)。由于AIN患者血清中ANA滴度水平较低,且与靶细胞亲和力低,为了确定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重复检测常是必要的。

对于无明确病因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的患者,应警惕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可能。患者外周血涂片检查发现LGL比例增高,表达LGL特征性免疫表型,PCR方法检测TCR基因重排呈单克隆性或寡克隆性,可诊断为T-LGLL。

三、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

原发性AIN患者临床病程呈良性且具有自限性,因此不需特殊治疗。对于轻度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有效,也可应用磺胺甲基异恶唑行预防性治疗,但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对于出现严重感染的患者,可选择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







































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sfqo.com/zcmbyf/3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